花语网
导航
花语网 > 植物

香蕉的种植方法:喜潮湿、阳光充足的环境

编辑:admin 时间:2019-09-06 17:46

香蕉,因其肉质软糯,香甜可口,所以很受人们的喜爱。传说,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由于吃了香蕉而获得了智慧,因而香蕉还被誉为“智慧之果”。那么香蕉是如何养殖的呢?我们一起去看看吧~

香蕉种植

香蕉的养殖方法(基本知识):

最佳繁殖时间:香蕉繁殖时间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最佳的栽植期,具体时间根据种苗来源而定。秋植宜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行。

最佳生长土壤:香蕉根群细嫩,对土壤的选择较严,通气不良结构差的粘重土或排水不良,都极不利于根系的发育,以粘土含量{lj}lt;40{bf}、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砂壤土,尤以冲积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适宜;

生长湿度要求:香蕉喜潮湿气候;

最佳生长温度:香蕉的生长温度为20-35℃,最适宜为24-32℃,最低不宜低于15.5℃;

最佳生长光照:香蕉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。

香蕉种植

养殖香蕉的注意事项:

施撒肥料:

香蕉生长需肥量大,根系发达但分布浅.对肥料特别敏感,氮肥可促进香蕉早开花,增产效果显著。钾肥是合成假茎、叶纤维的必需成分:香蕉需钾肥最多,氮肥次之,磷肥最少,氮、磷、钾比例为4:1:14。秆高的品种,钾氮比低;秆矮的品种,钾氮比偏高;前期钾氮比低,后期钾氮比高。

浇水要点:

香蕉需水量较大,一般要求每月雨量100毫米以上,低于50毫米即属于干燥季节,香蕉因缺水而抽蕾期延长、果指短、单产低。华南地区降雨不均匀,高温常伴随多雨,低温则伴随干旱。蕉叶迅速生长期是植株生长最旺盛时期,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。在高温季节供应足够的养分和水分,可促进香蕉叶片扩展和植株快长,提早抽蕾和提高产量。长期干旱导致香蕉植株生长缓慢、叶片变黄凋萎下垂,假茎萎缩,在花芽分化期,则果梳数和果指数减少,果指变短。

繁殖要点:

香蕉主要是用吸芽或地下茎来繁殖。现将两种繁殖技术介绍如下:

吸芽繁殖

香蕉的吸芽根据其性状和来源分为剑芽(剑叶吸芽)和大叶芽(大叶吸芽)。剑芽可选留作母株,也可作种苗。剑芽因抽生时期不同又分为红笋和褛衣芽,现分述如下:

红笋

红笋基部粗壮,上部尖细,叶细小,因其色泽嫩红而得名。全芽形似竹笋(初出时),它是2月后气温回暖才长出地面的芽,可留作下代母株。如需移植作种苗,一般需在苗高40cm以上。定植后先出叶,后长根。

褛衣芽

叶片狭窄,细小如剑状。因其叶片在上一年抽出,越冬而枯萎,但仍被挂在假茎上,因而得名。褛衣芽生长后期因气温较低,地上部生长慢,地下部的养分积累较多,形成下大上小的形状,根系多。广西习惯于留冬季的褛衣芽作新园栽植苗。这种苗定植后先长根,后出叶,生长快,结果早而稳定。

大叶芽

大叶芽是指在接近地面的芽眼所长出的吸芽,或在生长弱的母株上发出的芽,或从旧蕉头上萌发的芽。芽身较纤细,地下球茎也较小,初出时为大叶,叶片圆而宽大,故名大叶芽,不选留作继续结果母株,也极少作种苗用,如用作种苗,则结果期迟,果丛也小。吸芽挖起时,为了避免损伤母株及吸芽的地下茎,有经验的果农,先将吸芽外边的土壤掘成凹陷状半圆形,然后用脚在靠近母株一边,用力向凹陷处推开,吸芽则可从母株部头分离出来,如用利刀相助在吸芽与母株相接处切断则更好。尽量少伤母株地下茎,然后将吸芽连头拔起,即可定植。

地下茎切块繁殖

为了在短期内培育出大量芽苗,可用地下茎切块繁殖,方法是:把地下茎挖出后,切除中心主芽,然后切成小块,每块至少要有120g重,大的地下茎可切成8块,小的切成2块,每块留一粗状芽眼,切口涂草木灰防腐。据福建省龙溪地区农科所试验,没有开花结果的植株的地下茎,其发芽率只有15%,培育出的芽苗,其生长和产量均不比剑叶芽差。切块时间最好在11月至次年1月,大部分可以发芽,5—6月苗高40—50cm即可移栽,与吸芽栽植同期开花结果。育苗时可按株行距15cm,把切块平均放于畦上,芽朝上,再盖土,覆盖草。芽出土后开始施稀尿水,以后每半个月施1次肥,共施4—5次,经6—8个月的管理,苗高达1.2m以上,可挖起来定植。

香蕉种植

病虫防治:

香蕉束顶病   

发病特征:香蕉束顶病俗称蕉公、虾蕉、葱蕉,该病是严重的世界性的病毒病。中国各蕉区均有发生,以旧蕉区较严重。香蕉束顶病的典型病症是新叶越抽越小,并且成束,故称束顶病,发病后期植株矮缩。病叶较直立狭小,硬脆易断,叶边缘明显失绿,后变枯焦。叶柄或中肋基部出现深绿色的条纹,俗称“青筋”,这是区别其他原因造成丛叶的主要特征。病住一般生长缓慢,矮化,不抽蕾结果。抽蕾时才发病的植株抽出的蕉蕾其果实畸形细小,果无甜味,无经济价值。病株根尖变紫色,无光泽,大部分根系腐烂或变紫色,不发新根病株最后枯死。   

发病规律:香蕉束顶病的病原是香蕉束顶病毒,该病毒是一个直径是18毫微米的等径病毒。该病毒主要靠香蕉交脉蚜虫传播。香蕉束顶病在香蕉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病,一般3-5月份为盛发期。危害程度取决于蕉园中的病株数量及蕉蚜的密度和发生情况,正常上年冬季冷害严重时次年3-5月发病较严重。此外,一般香蕉发病较多,大蕉、粉蕉、龙牙蕉发病较少。   

防治方法:

(1) 选择通风的园地,采用合理的种植方法和密度,加强肥水管理。不同种间容易导致蚜虫滋生的蔬菜,提高植株的抗病力。   

(2) 采用无病组培苗作为种苗。蕉苗假植期间做好防蚜虫的有关措施   

(3) 喷药杀灭蚜虫,尤其在9-4月份和9-11月份要加强对蚜虫的防治。   

(4) 及时清除病株,切断传播源。有蚜虫的病株应先喷药杀死蚜虫,然后挖除病株,并将病穴土扒开晒干,填入新土,加入50-100克呋喃丹混匀后再补种新苗。   

(5) 发病高的蕉地最好与水稻等水田作物轮作,可大量降低次年的束顶病发病率。   

香蕉黄叶病   

发病症状:发病蕉株的下方老叶叶缘首先黄化,逐渐扩大至中肋,叶柄软化弯曲下垂,最后枯萎,上方幼叶亦逐渐发黄,最后导致整个蕉株枯萎死亡,有时病株假茎外围的叶鞘自基部发生纵裂。纵切病株的假茎或块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呈现褐变的现象,在发病后期,黄褐色的维管束组织上下贯穿呈长条形。有时病菌会从母株块茎穿过与吸芽相连部位而侵入吸芽。   

发病规律:黄叶病是真菌病害,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及其变种,病原菌在病株组织内可产生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和厚膜孢子,但在土壤中主要以厚膜孢子存活,其存活期可连数年之久。一般而言,在酸性砂质地较易发生,又排水不良及伤根情况下可促进该病发生。该病病原菌有四个生理小种,引起台蕉(北蕉、仙人蕉)黄叶病者为第四生理小种,引起吕宋蕉(香蕉)黄叶病者属第一生理小种。病原菌自感染到出现外部病症,潜伏期可长达5~6个月,本省南部蕉园种植期在3~5月,因此一般在每年10月以后才开始出现外部病症。该病为土壤性传播病害,病原菌可经病苗病土及流水传播,有时病菌会从母株块茎穿过吸芽相连部位而侵入吸芽。病原菌以厚膜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多年,亦可在莎草、香附子等天间杂草根部存活。   

防治方法:

(1) 轻微至中度黄叶病园种植耐病品种。土壤深厚肥沃,排水良好之蕉园为佳。排水不良及砂质酸性土壤,不宜种植。   

(2) 发病率超过10{bf}以上的蕉园,宜转种其他作物。经废耕或转作水稻2年以上的病园,如果再想种香蕉的话,蕉苗应该取自无病区。病园与旱作轮作为佳。   

(3) 发病率低于10{bf}以下的蕉园,如果再种植香蕉时,应做病株处理。发病株以除草剂装于压力式喷雾器桶内,喷头装上注射针,每株注射5孔。一星期后病株叶片急速干枯,两个月后叶片和假茎完全干枯,即可引火烧毁。病穴残留有部分块茎组织尚未腐烂,亦可挖出切碎,连同假茎一并烧毁。   

(4) 目前,对该病菌还没有特效的防治药物。现大多数采用防治真菌病害镰刀菌类的药物,像日邦克菌、农土斯、菌根消、复活一号等效果都不错。   

香蕉种植

香蕉灰纹病   

发病特征:香蕉灰纹病又称香蕉暗双孢霉叶斑病,在中国香蕉产区均有发生。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、叶鞘上。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,病斑呈椭圆形或沿叶缘呈不规则形,暗褐色或灰褐色。新病斑周围呈水渍状,后逐渐扩展为中央浅褐色,具轮纹、斑边深褐色的椭圆形斑,斑外缘有明显的橙黄晕圈。叶背的病部上常长出灰褐色霉状物。病菌沿叶缘气孔侵入时,初期叶边缘出现水渍状、暗褐色、半圆形或椭圆形、大小不等的病斑,后期沿叶缘联合为平行于叶中脉的褐色、波浪环纹坏死带,秋季后病斑由褐色转为灰白色,质脆。   

发病规律:病原为香蕉暗双孢霉。该菌分生孢子梗褐色,有分隔。初侵染源为病株残体,春季开始发病,高温多雨的夏季为病害盛发期。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,从叶缘气孔侵入,在雨季该病发生后迅速向中脉扩展。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(如烟尘、S02等),该病加重。干旱季节不易发病。香蕉比大蕉、粉蕉易感病,偏施氮肥发病加重。   

防治方法:

(1) 加强栽培管理,增施有机肥,合理排灌,及时摘除病叶。   

(2) 每年立春前清除蕉园的病叶、枯叶并烧毁,减少初侵染源。在香蕉生长期最好每月清除病叶一次。  

(3) 控制种植密度。多施钾肥磷肥,不偏施氮肥;雨季及时排水,降低蕉园小环境的湿度。   

(4) 喷药防治。香蕉产区应于4、5、6月各喷1次1:0.8~1:100少量式波尔多液,每亩150~200升,此外,45{bf}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、50{bf}的万霉强敌800倍液。隔10天左右1次,防治2~3次。   

香蕉冠腐病   

发病症状:采后的香蕉密封包装,在25-30℃下贮藏7-10天,蕉梳切口处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,含大量大、小分生孢子,造成轴腐,进而向果柄扩展,病部暗褐色,前缘水渍状,指果脱落;20一25天后果身发病,果皮爆裂,覆盖许多白色菌丝体及分生孢子,蕉肉僵死,不易催熟转黄。青果外软而中央胎座硬,食之有淀粉味感,一旦发病,扩展极为迅速。   

发病规律:该病是由镰刀菌引起,有半裸镰孢、串珠镰孢、亚粘团串珠镰孢及霜孢镰孢等4种。4种菌均由机械伤口侵染,用聚乙烯包装储运或运输车厢高温高湿,极易发病。   

1、各种机械伤是病菌侵入的前提。   

2、高温高湿使病情迅速发展。   

3、青蕉若密封在薄膜袋内,因果实的呼吸作用,袋内二氧化碳浓度日益增高,甚至出现中毒,有利于镰刀菌的侵染危害。有效防治香蕉采后贮藏期炭疽病、冠腐病。  

香蕉

养殖香蕉的心得:

1、加强栽培管理,增施有机肥,合理排灌,及时摘除病叶。

2、每年立春前清除蕉园的病叶、枯叶并烧毁,减少初侵染源。在香蕉生长期最好每月清除病叶一次。

3、控制种植密度。多施钾肥磷肥,不偏施氮肥;雨季及时排水,降低蕉园小环境的湿度。

4、喷药防治。香蕉产区应于4.5.6月各喷1次1:0.8~1:100少量式波尔多液,每亩150~200升,此外,45{bf}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、50{bf}的万霉强敌800倍液。隔10天左右1次,防治2~3次。

花友们都在看
植物 TOP10